close
一、製作群

1. 製作過程
製作過程主要分成三階段,分別是前製作、製作和後製作。
前製作:決定節目構想和所需的人力、物力
製作:協調、製作技術人員和所有器材。
後製作:把最好的製作片段選出,組成完整的影片節目。

2. 前製小組(preproduction team)
前製小組成員主要負責策劃工作,成員包括製作人、導播、編劇、藝術指導、技術指導。小型的製作公司或電視台可能會一人身兼數職(例如:製作人兼導播);大型的製作公司甚至可能會有額外的前製人員,例如作曲家。

3. 製作小組(production team)
製作小組包括各種非技術和技術性人員,包括製作人和製作助理、導播和助理導播、演出人員等。製作群也包括現場的攝影師、技術指導、字幕機操控人員等。整個製作階段由導播來指揮全局。

2. 後製小組(postproduction team)
後製小組主要包括導播、剪接師和音效設計師。音效設計師負責重新混音,剪接師負責剪輯影片。有時候導播和製作人會指導剪接師要如何選擇及排列鏡頭順序。

二、攝影機與影像構成

1. 電子新聞採訪攝影機(ENG)
活動式的攝影機,設計為可由一人攜帶和操作。體積比棚內攝影機小很多,攝影機本身已經包括整個攝影機設備鏈,通常以電池供電。ENG如果和錄影機接合,則可成為攝錄影機。

2. 場(field)
也叫做圖場,是1/2個掃描循環,一個單格畫面中有兩個場。每秒有三十格,也就是有六十場。

3. 格(frame)
也叫做圖框,是一個完整的掃描循環,一個單格畫面中有兩個場(field)。每秒含有三十格,是構成一個完整畫面的最小單位。

4. 鏡頭(shot)
很多連續畫面的集合,裡面由許多的frame所組成。所謂的分鏡腳本就是把每個shot的第一個畫面畫下來的組合。

5. 場景(scene)
由許多的shot組合而成,代表的可能是一個拍攝地點的集合(例如:公園的所有鏡頭合起來是一個scene)。

6. 系列(sequence)
好幾個scene和shot會組成一個sequence。代表的是一個比較大的段落。(例如:從起床到刷牙洗臉一直到出門吃早餐,算是一個大的sequence)。

7. 單元(section)
也稱做段,一個六十分鐘的電視節目通常會分成四個section,一段十五分鐘。

8. 集(episode)

9. 掃描(scanning)
電子光束在電視螢幕上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移動。光束是由許多的掃描點組合成的掃描線,一般電視機有525條。

三、鏡頭

1. 大遠景(extreme LS)
從非常遠的距離外來呈現物體。

2. 遠景(long shot)
從稍遠處看物體,框景很鬆。

3. 中景(medium shot)
從中等距離看物體。涵蓋了特寫和遠景之間的所有框景。

4. 特寫(close-up)
物體看起來在很接近的範圍內,且框景很緊。

5. 大特寫(extreme CU)
框景非常緊的特寫,主角佔據畫面極大的位置。

6. 景深(depth of field)
攝影機前所有不同距離的物體都進入畫面中。景深主要視鏡頭的焦距、光圈值和被攝物與攝影機之間的距離而定。

7. 過肩鏡頭(over-the-shoulder shot)
攝影機從距離較近者的肩部上方(鏡頭包含肩膀和頭部後方)拍攝另一個人。

四、攝影機操作

1. 白平衡(white balancing)
或稱對白,是指調整攝影機中紅色、綠色和藍色的色頻,使一張白紙無論是在偏紅或偏藍的光線照射下,在電視螢幕上看起來依舊呈現正常的白色。多數的小型攝影 機有自動調整白平衡的功能,專業的像ENG攝影機是半自動的白平衡系統,每次到了新的場景要對白時,就先將攝影機對準白紙或白T-shirt,然後按下白 平衡的按鍵,等待閃燈結束即表示對白完成。

2. 雲臺(cam head)
雲臺能將攝影機固定於腳架上,使攝影機能夠平穩的運作而不會搖晃。

3. 弧形推軌(arc)
攝影機以弧形方式運動。

4. 傾斜(cant)
將攝影機傾斜的拍攝,以造成不平衡的構圖。

5. 升降(crane)
使用吊桿(crane machine)來升降攝影機。

6. 推拉(dolly)
手提攝影機或者固定攝影機在滑輪上,以推拉的方式向前或向後運動。

7. 潘(pan)
攝影機腳架固定不動,以水平方式向左或向右橫搖。

8. 升降(pedestal)
屬於棚內大型攝影機的運動方式。透過棚內的升降機座以升降方式向上或向下運動。

9. 直搖(tilt)
攝影機腳架固定不動,以垂直方式向上或向下直搖。

10. 推軌(truck)
攝影機固定於軌道上,做橫向的移動。

五、燈光

1. 背光(back light)
從被攝物後方投射的燈光,燈源和攝影機的拍攝方向是相反的。

2. 基礎光(base light)
平均且沒有方向性的燈光,作為攝影機拍攝時的基本亮度。通常是指拍攝範圍內總體的燈光亮度。

3. 漫射光(diffused light)
以模糊的光線照明較大的區域。漫射光是由散光燈(flood light)產生,會形成柔和的影子。

4. 定向光(directional light)
以清楚的光線照明較小的區域。定向光是由聚光燈(spotlight)產生,會形成強烈、可清楚界定的影子。

5. 補光(fill light)
使用附加的燈光去照明主光形成的影子,目的在消除難看的影子。通常是使用散光燈。

6. 主光(key light)
照明的主要光源,通常使用聚光燈。

7. 折射光(reflected light)
使用打光板,讓反射出去的光線投射在物體上。

六、攝影棚

1. 主控室(master control)
控制所有電視節目來源的接收和存取情形,並且監督播出中的節目的品質。

2. 副控室(studio control room)
最鄰近攝影棚的控制室,主要目的在協調整個製作作業的過程。裡面的成員包括導播、製作人、製作助理、技術指導、音效和燈光指導,各司其職。 

七、剪輯原則

1. 流暢(smooth)
2. 連續性(continuity)-
 運動方向(空間之前後左右關係)、拍攝方向、劇情(人事物發生先後關係)
3. 意義構成(概念)
4. 清楚(clearly presented)
5. 優點(advantage)
6. 動感(90分/30分/30秒)

八、電視節目製作小組

1. 導播(program director, PD) -指揮全局
2. 編劇(play writer) -創作劇本,決定節目型態、風格、品質
3. 現場指導(floor director, FD) -佈置場景
4. 技術指導(technical director, TD) -提早決定製作所需的技術設備
5. 美術指導(art director, AD) -場景設計,創造符合節目風格的環境與氣氛
6. 音樂總監(music director, MD) -
7. 燈光指導(lighting director, LD) -提早決定基本的燈光架設
8. 攝影師(cameraman) -
9. 成音(audio man) -負責製作中的成音作業
10. 視訊(video man) -調整攝影機以獲得最佳畫面
11. 其他助理人員(助導、助理等)

九、節目製播程序

1. 企劃 2. 錄製 3. 宣傳、推銷 4. 播出 5. 檢討

十、節目製作型態

1. 內製內包 2. 委製 3. 內製外包 4. 外製內包 5. 外製外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ua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